精品视频丝袜在线观看一区|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亚洲无码午夜福利|青草主播在线白浆

技術中心/Technology center
技術前沿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技術中心 » 技術前沿

LEED評估體系淺介

時間:2013-6-3 16:55:00   發布者:研發中心 王瑋   瀏覽次數:2158
LEED評估體系淺介
 
隨著21世紀世界范圍的能源危機日益加重,建造節能環保的綠色建筑已經是大勢所趨。為了使綠色建筑的概念具有切實的可操作性,近年來許多國家相繼開發了適合不同國家特點的綠色建筑標準與評估體系。LEED是其中較為優秀的也是采用范圍較廣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即“能源環境設計先鋒獎”,是美國綠色建筑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建立并于2003年開始推行的評價綠色建筑的認證工具。LEED屬于自愿采用的評估體系標準,其宗旨是:在設計中有效地減少環境和住戶的負面影響;目的是:規范一個完整、準確的綠色建筑概念,防止建筑的濫綠色化。
 
LEED成熟的評估體系、成功的商業運作和市場定位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認可和追隨,如今它已經成為全球默認的主流綠色建筑評級體系,得到全球不同氣候帶國家的認可,全球財富100強企業有88家都選擇LEED。隨著LEED在中國市場接受程度的提高,注冊或獲得認證的項目逐年增多,中國有越來越多的項目采用LEED作為對建筑是否“綠色"的評價標準,中國已經成為LEED認證的全球第二大國,僅次于美國。截至2013年4月16日,中國有1237個項目申請LEED,其中24個項目獲得LEED鉑金獎,202個金獎,82個銀獎,34個通過認證,895個項目未通過評審。獲得LEED鉑金獎的建筑如北京環球金融中心、深圳萬科總部;金獎的建筑如北京國貿三期、北京奧運村、上海浦東香格里拉酒店等。
 
LEED評估體系為建筑節能設計提供指引
 
LEED評估體系提供了一系列的量化測評數據,包括可持續選址(Sustainable Sites)、節水(Water Efficiency)、能源和大氣(Energy &Atmosphere)、材料和資源(Materials & Resources)、室內環境質量(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以及設計革新(Innovation & Design Process)六大部分,以對建筑進行綜合考察、評判其對環境的影響,并根據每個方面的指標進行打分,綜合得分結果,將通過評估的建筑分為鉑金(80分以上)、金(60–79分)、銀(50–59分)和認證(40–49分)級別,以反映建筑的綠色水平。
 
LEED-NC評估體系
LEED
分值
可持續選址
26
節水
10
能源和大氣
35
材料和資源
14
室內環境質量
15
設計革新
6
區域優先
4
總計
110
 
對于申請LEED認證的建筑,須依據LEED指導原則與參考指南(有關設計和建筑策略的一個綜合參考工具書)對建筑設計、施工、運行管理進行優化,以滿足評估要求。主要優化概念包括:①把資源投資和能源利用效率******化;②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平衡;③合理利用建筑材料;④綠化、維護自然環境、再循環等措施的利用。下面借助幾個典型的評分項來分析LEED是如何幫助設計者來優化建筑節能的。
 
可持續選址(SS)條件6——雨洪設計
該評分項關注如何******限度減少建筑場址的雨水流失,推薦的常用技術如屋頂綠化、景觀設計(透水性路面、生態調節溝)、蓄水池、水過濾裝置、再利用系統、屋頂排水系統。
 
可持續選址(SS)條件8——減少光污染
該評分項的責任主體是照明設計師和電氣工程師,涉及建筑外部和內部光源。
控制亮度和眩光、均勻光線增強視野 明暗反差降低視野、增加危險
 
節水(WE)條件3——減少用水
該評分項要求采用用水量符合美國“能源政策法案”的設備后,建筑物用水量比基準量少一定比例,其責任主體主要是管道工程師。通常建筑內管道系統和冷卻塔用水是建筑主要用水,具有巨大的節水潛力,采取的技術措施如使用高效節水設備、空調冷凝水的收集回用系統、雨水收集處理系統、中水回用系統等。
對于辦公建筑,抽水馬桶和小便斗也是用水較大的設施,LEED對此建立了一套衛浴節水計算方法,幫助建筑設計者優化衛浴設施的節水。
 
能源和大氣(EA)條件1——能耗優化
該評分項是LEED評估體系中分值最高的單項(共19分),依據節約能耗高于ASHARE強制性要求的比例進行評分。該評分項涉及多個可控能耗系統,如HVAC(采暖通風與空調)、水泵、熱水系統、照明、電梯等。
設計師可依據LEED參考指南介紹的能源成本預算方法,通過能耗建模(如美國能源部DOE-2.1工具),在ASHRAE 90.1(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建筑節能標準)規定的指標基礎上,減少設計能耗成本。同時采取如采光設計、高效照明、高效HVAC、圍護結構優化、可再生能源等技術以滿足評估要求。
 
LEED獲得成功的因素
 
據2007年美國的統計數據,但凡通過LEED認證的項目,建筑價值提升7.5%,降低營運成本8~9%,租金提高3%,入住率提高3.5%,投資回報提高6.6%。難怪LEED會受到業主和開發商的如此青睞。這也是LEED成功的商業運作、市場定位和良好的完善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
 
精確的評估體系
LEED認證評估體系對于建筑的評價并不是簡單地停留于定性分析,而是根據如ASHRAE(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標準的深入定量分析;正是由于LEED認證體系的這種量化過程,使得建筑的設計和建造過程更趨與可控化,可實踐性。
 
極高的開放性
首先LEED具有公開的傳播機制。其基礎資料均可以在美國綠色建筑協會網站免費獲取,以及公開的包括13萬綠色建筑或案例的數據庫供大家參考,電子化資料非常利于在網上傳播。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LEED網站就有118萬人登陸訪問,美國綠色建筑協會有12000個來自不同建筑行業的會員單位,10465個Facebook粉絲和53747個Twitter跟隨者,首先讓大家都談論LEED,而后大家自然都會去應用它。LEED可以在網上注冊項目和會員,在網上提交認證材料,其評價電子版都是向社會公開的,甚至他的一些得分點的審核也是通過公開招募專家來完成的,評價過程也保證公開透明,要求評估項目組中至少有一位通過LEED專業認證考試,為LEED帶來極大的權威性。
 
成功的商業運作
LEED認證更加關注怎么改變資本市場的評估方法,讓獲得LEED認證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LEED認證不一定會帶來房屋建造成本的增加,即使增加,也會通過房產估值將通過LEED認證的建筑的價值給予更高的價值評估,也就是說,同樣的建筑,有LEED認證的會比沒有LEED認證的更值錢。開發商當然有積極性去獲得這個認證。
 
良好的完善機制
LEED持久的生命力來源于其不斷的更新發展。在技術上LEED的基礎資料很容易入門,指南也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但LEED承認自身的不完善,更強調其實踐操作性,同時也在不斷地改進和修訂。從1998年的LEED1.0,到2000年的LEED2.0,2002年的LEED2.1,2005年的LEED2.2,2008年的LEED2009,再到目前的LEED v3,LEED的改進和修訂是建立在公開透明的機制上,目前正在開發當中的LEED v4就已經吸取了來自美國綠色建筑協會、分會、企業會員等的22000多條建議,并且需要66%以上的贊成票才能最終發布。
 
強大的信息化系統和客服團隊
美國綠色建筑協會有100多位客戶服務專員每天為客戶解決問題,在2012年就為9000多個項目組提供技術支持;每年要花費三千萬美金來維護、運營和優化LEED信息化系統。
 
LEED認證在中國的局限性
 
LEED認證在我國發展很快,但其中一些要求明顯不符合我國,這與國情有關,也與經濟發展速度有關。
美國的LEED體系是基于美國國情設計的,強調高舒適性,以高技術和高能耗為前提進行施工,美國所謂的節能建筑可能比中國一般的建筑還耗能。中國北方地區多以燃煤發電的余熱為熱源,通過城市熱網集中供熱,也提高了能效。除此之外,中國住宅和一般公共建筑的能耗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中國生活熱水能耗人均值為美國的1/5、日本的1/4。
LEED要求能源使用須達到美國ASHRAE/IESNA 90.1所規定的建筑節能和性能標準或本地節能標準,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節省能20%~60%;室內空氣質量達到美國ASHRAE 62.1的最低要求或更高。而美國ASHRAE標準是基于美國特定的氣候條件制定的,并不能很好的適用于中國。
LEED要求中“可持續建筑選址”一項,要求******化空地以維護周邊生態環境,這對于目前中國大多數申請LEED認證的位于寸土寸金CBD的商業建筑來說簡直不可能。
LEED要求建筑所用電能至少有35%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并有一個為期至少兩年的合同,這對于煤炭發電量占全國發點總量90%的中國亦很難實現。
目前我國建筑總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20.7%,如果考慮建筑建材生產和建筑物施工所耗能源,這個比例約為全社會總能耗的50%以上。也就是說,中國建筑建材的單位耗能非常高,遠高過發達國家。技術的落后使得中國在新能源產業領域的國際分工中處于低端。這就不能只但看建設中和建設后的建筑物所使用的建材有多節能環保,而忽視掉之前原始材料生產環節的能耗。而LEED認證是基于美國先進的建材生產技術,并未過多強調前期生產能耗。
我國建筑節能的統計數據和標桿數據較為缺乏,如采用LEED標準,許多評價難以定量。如用水成本減低20%~30%,減少固體廢物排量35%~40%等。此外,在LEED認證體系有一個碳審計標準,例如石頭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購買須在工地500公里以內,因為距離太遠用交通工具運輸要消耗大量汽油;瓷磚用了多少,建成后建筑的通風度和太陽能利用率等等,都能計算出來。而關于碳審計的標準在中國還是缺失的。
LEED認證的申請方式也并不太適合中國。LEED認證基于申請方具備基本的誠信,大多數認證過程不需要現場審核,只需申請方通過網絡遞交各項申請材料,證明在實踐中確實采用了相應的措施就可以了。LEED的最終認證亦是基于一系列的紙面資料,包括證明文件、詳細的面積計算比例、實物照片等。而對于能源消耗的審核,需要能源模擬計算報告書、建筑生命周期價值評估報告,以體現節能技術的效果——只要這些材料齊備,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分數。以這樣的審核力度在中國的實施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LEED認證真正構建了一套公正透明的、市場為導向的商業化運行機制,鑒于目前國內對綠色建筑的熱潮和爆發式增長,LEED在國內的認證也必然將隨著這股熱潮有更深更廣的發展。同時,體會LEED認證體系的精髓和要義,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綠色建筑標準,特別是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市場運行機制,亦是中國建筑從業者的重要任務。